查看原文
其他

汕尾医改:聚焦三个重点,许下一个未来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2023-01-10

//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省不遗余力推动深化医改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体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同时,广东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改革进程不一致的情况。


受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健康资源基础薄弱等因素,粤东西北地区不少城市医改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汕尾也是其中之一。近来,这个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海滨城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登高峰”的思路,积极扭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谋求新的发展。


为此,本刊选派报道小组深入汕尾三县(市)一区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试图记录这个城市新阶段结合地方特色的医改布局,呈现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探索与付出。

时间过去了两年,2020年汕尾陆丰“8·14”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常被提及。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考验,汕尾市高效、科学应对,从感染者被哨点发现、全市进入战斗状态到恢复常态化防控只用了14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时任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在全省率先提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主动监测”四轮驱动和基层“四人小组”工作机制,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控制住突发疫情。汕尾的打法经受住了实战检验,也得到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充分肯定,为全国农村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个鲜明样本。

疫情防控既是对一个地方治理能力的深度检验,也是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成效的综合性大考。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对疫情从陆地到海洋的多角度入侵,病毒也从原始毒株进化到德尔塔、奥密克戎,这座海滨小城始终稳扎稳打,确保疫情不发生规模性反弹,GDP增速连续两年多稳居全省第一,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统筹”“双胜利”

这一成绩提振了汕尾人的改革士气,也为深化医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去多年,汕尾和粤东西北地区多个城市一样,在广东医改考核排名中处于落后梯队。“汕尾在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诸多短板,有些工作甚至一块板也没有。”市委书记逯峰曾对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如此评价,反映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客观存在的堵点难点。他还说“哪怕不发工资,砸锅卖铁,也要保住民生底线”,表达出对深化医改的迫切需求及坚定决心。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一定顶得住压力,挑得起重担,干得出成绩,守护好汕尾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汕尾市副市长庄红琴说。

完善顶层设计
吹响汕尾医改冲锋号

2022年5月12日,汕尾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民生补短大会战工作方案》,任务清单中与健康汕尾有关的有9项,主要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涉及市委编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等10余个责任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曾经的经济后进生变身增速排头兵的同时,也吹响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决心举全市之力,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全力打好健康汕尾战役,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提高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这是汕尾医改长时间蓄势后发起的又一轮强攻。

“保障革命老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直都是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心头事。”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文华说。底子薄、基础差,曾严重阻碍了汕尾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想满足267万常住人口的就医需求,“必须盘活存量,让市、县、镇都发展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汕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弊端。”

要想做到这一点,完善顶层设计,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必由之路。

2018年,汕尾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抓手,改革卫生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整合和预防、医疗、康复间的横向整合。此后,汕尾始终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医改的主攻方向。

▲2022年8月17日,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朱宏(前排右二)率队调研汕尾市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汕尾市副市长庄红琴(前排右三)、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海茹(前排右一)、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文华(前排左一)等陪同

近年来,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市领导相继履新,带来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和广阔的视野。他们都非常重视卫生健康事业,推动汕尾医改进入深水区,步子更大、力度更强。

“针对汕尾市医疗机构单兵作战、基层力量薄弱的顽疾,时任市委书记张晓强提出了五医联动的概念。”陈文华回忆说。五医,即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之外,新增了医共体和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两大要素,这两者也是汕尾的突出弱项。

陈文华先后任职于市食药监局、医保局和卫生健康局,熟悉“三医联动”改革思路。在他看来,“五医联动”不只是一个新概念,更是汕尾市完善顶层设计、发掘自身潜能,推动深化医改的强劲新引擎。

2020年5月,《汕尾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医联动”1+2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五医联动”主方案包括28条内容,包括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健全医药管理和保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数字医疗工作改革,同步配发了《汕尾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和《汕尾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两个子方案。

根据方案,汕尾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医共体“六统一”管理。经过2年多努力,作为示范点的陆河县已实现行政、人员、质量、药械四方面统一,率先启动医共体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和医防协同试点建设,建成胸痛、卒中等6个临床医疗业务中心和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4个医疗资源共享中心,成为2021年度全省达到医共体建设“紧密”标准的13个县(市、区)之一,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

改革仍在继续走向深入。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汕尾市卫生健康局起草了《汕尾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2-2025)》,还印发《汕尾市公建村卫生站信息化延伸试点工作方案》,选定陆河作为试点县,将东坑、河口两个镇卫生院的省基卫系统应用延伸到村级,探索镇村信息一体化。

“五医联动”还要求推进城区医联体建设。城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曾远通介绍,在市里支持下,区里积极推进组建以逸挥基金医院为龙头的汕尾市城区医疗集团,已建立了检验病理检查中心、影像心脑电检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分级诊疗转诊服务中心等五大共享中心,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也推动着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比如围绕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结合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制定了《汕尾市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每年建设市级重点专科4~6个,通过项目引导、以评促建等方式分层分级推动临床专科能力高质量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区域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和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汕尾市医疗机构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提高市、县域内就诊率。

同时,卫生健康部门还组织各县(市)医院积极申报国家“千县工程”,通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建设建强急诊急救、临床服务、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带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医改进入深水区必须更加强调系统观念,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推动各项政策协同联动、落地见效。在这方面,汕尾市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当和作为。

编制部门学习借鉴韶关经验,实行“单位编”向“系统编”转变,在深汕中心医院等探索“员额制”改革,提高编制使用效率;人社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水平;医保部门深化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汕尾市坚持创新性发展理念,抢抓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信息体系和软硬件设备。在2021年7月10日发布的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城市排名中,汕尾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27名,其中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高居全国第2名。

在向内深挖要动能的同时,汕尾市也注重向外拓展求杠杆,“巧借东风化春雨”,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的政策红利。如借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力量,依托深汕中心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深入落实广东省人民医院等省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陆河县人民医院等8家县级医院,力促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等,为临床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同步提升按下加速键。

“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合作必将整体提升我县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海丰革命老区人民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推动海丰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并逐步辐射和引领海丰县基层医疗和其他健康领域建设。”海丰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吴启帆说。

为不断提高医改科学决策水平,2022年8月,汕尾市发文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库,遴选12人为第一批入库成员。次月市卫生健康局在广州召开医改专家座谈会和聘任仪式,聚集一批省内医疗专家、医改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作用。(此前报道>>

2022年9月21日,郑海涛出任汕尾市代市长不久即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汕尾市深化医改工作的情况汇报,会议还审议通过《汕尾市202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汕尾市卫生健康事业进入积厚成势、精耕细作新阶段。

优化资源布局
构建医疗卫生新格局

优质医疗资源的形成与布局,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也需要时间积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医疗高地,都是历经一个多世纪发展才拥有现在的家底;深圳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解决优质医疗供给相对不足的现状。

汕尾比深圳还要年轻,今年才34岁。而且,1988年建市的它,还是我国唯一由乡镇直接升级为地级市的城市,先天不足,建市时市区甚至只有一家红十字会医院,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健康保障和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不少人遇到常见病也习惯到外地求医。

“汕尾医改进度明显落后,还有很多历史欠账,如何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是一个巨大考验。”陈文华说。为解决这一情况,汕尾一直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1989年,汕尾市红十字会医院挂牌汕尾市人民医院。1995年,该院被当时的卫生部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背负着老区人民的期望努力前行。

1997年,由香港爱国同胞洪逸挥先生无偿捐资和汕尾市城区政府出资兴建的逸挥基金医院开业。为更好地建设这家新医院,当时汕尾还在全国率先公开招聘院长。经过多年埋头耕耘,2011年,该院升格为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并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2016年,该院又成功创建汕尾市首家三甲医院。

彼时的汕尾市人民医院开始了改制探索。2012年开始,中央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办医,财力紧张的汕尾决定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另一种路径,将发展较慢的汕尾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以及规划中市第三人民医院打包移交央企中信集团专门成立的一家公司运营。

▲2021年5月26日,深汕中心医院门诊正式运营

如果说这一时期汕尾医疗资源的扩容是负重前行、平流缓进,那么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布局的步伐明显加快。

代表作是深汕中心医院的开业。

走出汕尾高铁站,即可看见一组由三栋单体大楼组成的灰白色建筑群。这是一家试营业期就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的明星医院,其建设布局既离不开省里和深圳的大力支持,也富有汕尾智慧。

2017年,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市投入16亿元,在汕尾建设一家综合性医院,选址中央商务区,既可服务城区群众,也方便陆丰、海丰和陆河等县市群众就医,而通过高铁还可辐射整个粤东地区。

“深汕中心医院的启用,对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陈文华说。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深汕中心医院将为汕尾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将给粤东地区医疗卫生行业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推动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开业一年多来,深汕中心医院大幅提升了当地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了多项“汕尾首例”临床治疗技术,其中宫外胎盘输血等为粤东地区首例;还入选广东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医院,2022年10月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评审。

如今,汕尾市进一步谋篇布局,已启动深汕中心医院二期建设工程,计划投入19.17亿元,并专门出台建设政策清单,明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根据建设规划,二期工程建成后,将瞄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重大突发事件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在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同时,汕尾市还不断填补医疗服务体系的空缺。

汕尾是全省唯一仍没有市级中医医院的地级市。2019年,总投资11.5亿元的深汕中医医院启动建设,计划于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汕尾正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探讨合作模式,并积极推进中医人才储备。

2021年9月27日,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的开业则填补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块短板。该院住院部正在装修中,年底将有225张床位投入使用。

如前文所述,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汕尾市人民医院目前仍由中信集团托管运营。不过,基于精神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等需要,汕尾市政府正推动逐步收回三家医院的管理权和股权,根据医院的定位重新布局并加大投入力度,以实际行动彰显政府的担当作为。

2021年9月30日,汕尾市公共卫生中心正式揭牌,承担起全市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控,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服务等任务,填补了市级传染病医院、慢性病防治院等方面的空白。

“历史欠账太多,必须一点一点补回来,把基础夯实,框架搭稳,然后再谋求高质量发展。”庄红琴说。得益于市里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5G医疗急救指挥体系等项目建设一一启动,汕尾逸挥基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建设也加快推进,未来它们都将成为汕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基层医疗机构也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汕尾市医学继续教育共享中心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

2017年初,广东省启动500亿强基层建设,核心是在粤东西北地区遴选47家中心卫生院,每家省财政统筹支持1.8亿元,升级建设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虽然只有三县(市)一区,汕尾市积极争取到3个名额,是获批较多的地级市之一。

“这是一场甘霖,与此前推动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一起,为我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注入了活力。”陈文华说。值得一提的是,辐射汕尾三甲地区(当地对甲子、甲西、甲东三镇的俗称)及周边地区的陆丰市甲子镇中心卫生院名列其中,为支持医院建设,乡贤龚俊龙先生捐赠4.2亿元,帮助甲子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让家乡人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2020年6月20日,崭新的甲子镇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并挂牌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比老院大了近5倍,并且购置了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四维实时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极大提升了当地医疗条件。

医院也不负众望,在内部挖潜、大力引才以及珠江医院“组团式”帮扶下迅速发展。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在2021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机构,该院位列其中;不久后,省卫生健康委公布“47家中心卫生院2021年度工作综合评估”成绩单,该院名列全省第二。

在500亿强基层的大力投入下,汕尾市县级公立医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陆丰为例,“除了甲子镇、碣石镇中心卫生院相继升级为县级医院,陆丰市人民医院也新建外科大楼、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中医院建设一栋新大楼,全市整体服务能力上了一个台阶。”陆丰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林水汆激动地说。

随着市、县、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全力补短强弱,汕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呈现出整装上阵、奋发向上的发展格局。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健康粤东桥头堡

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没想到不用出汕尾,就能请宋尔卫院士为我做手术。”一位患者激动地说。2021年10月21日,深汕中心医院住院部开业第二天,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主刀了在汕尾的第一台手术,并由此开启了双城生活,每两周到深汕中心医院出诊一次。

前不久,宋尔卫又来到汕尾,为一名患有右乳导管原位癌的年轻患者完成了3D高清腔镜下皮下腺体全切同步假体植入术。“3D高清腔镜大大提高复杂手术操作的精度,减少手术出血以及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他介绍,这一术式将有力地造福汕尾乳腺癌患者。

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是汕尾多年来努力的方向。为此,在布局兴建医院、提升硬件设备的同时,当地也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老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和引擎,汕尾一直高度重视。”庄红琴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招才引智作为“一号工程”,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强调要聚天下英才为汕尾所用,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巧借外力、柔性引进是汕尾建设医疗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除了深汕中心医院的合作模式,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健康委策划的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也为汕尾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

▲“组团式”帮扶专家带着当地医生一起手术

根据帮扶要求,2018年以来,省内多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医疗卫生骨干人才下沉陆丰市、海丰县和陆河县,帮助当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县域内住院率,并通过“师带徒”等方式,手把手为当地医务人员传授临床技术、管理理念,帮助各受援医院实现人员能力素质的跃升。

以陆河县人民医院为例。2018年11月以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支持下,该院心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甲状腺外科、精神科等多学科临床技术、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填补地区空白。在帮扶专家陈竹君的推动下,陆河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汕尾第一家省级基层版胸痛中心和唯一一家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

各县市和医疗机构也主动作为,如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开业后,就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邀请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专家到甲子镇行医带教。

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汕尾乡贤成了独当一面的医学专家,也愿意回馈家乡。陆丰、海丰、陆河等先后统计本籍医学专家,由县(市)领导带队,逐一上门拜访,陆续邀请其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回乡联谊,并搭建互动平台。比如深汕中心医院就聘任乡贤、儿科专家林晓源为“深汕银龄名医”和“深汕顾问专家”,推动该院儿科建设发展,加强年轻医生培养。

借外力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自我造血,解决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性问题——汕尾要求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时机,加快提升本地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和服务能力,助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跑出加速度。

比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陆丰市人民医院,多次在线上线下开展产科急危重症抢救学术讲座和病例分析,由帮扶专家现场进行理论授课和临床实操演练,广州专家则在线上对一些临床病例作点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生的产科诊疗能力。

这些都是汕尾借助外力锤炼当地卫生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已成新常态。

在用好国家和省级优质资源的同时,汕尾市也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力求用政策聚集人才,用事业锻炼人才,为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汕尾近年来不断完善人才政策,2017年推出红海扬帆人才计划,提出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分类发放高额的生活补贴、安家费、专项工作经费,对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给予人才补贴;并于2019年、2021年两次修订升级,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最新文件显示,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3年以上,每人将一次性获得500万至1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和税后350万元的房票补贴,每人每年还按月发放24万元生活补贴。引进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签订工作合同5年以上,将分别一次性获得25万元安家费或房票补贴、15万元安家费或最高10万元房票补贴,以及每人每年10万元、1万元生活补贴;正、副高职称专家则分别一次性获得35万元安家费或最高30万元房票补贴、25万元安家费或最高10万元房票补贴,以及每人每年10万元、3万元岗位补贴。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专门成立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借助红海扬帆人才计划等政策东风,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人才招引工作,不少高层次、高学历医疗卫生人才开始流向这座海滨城市。

2022年2月,原本在湖南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副主任医师陈超雄来到汕尾,入职深汕中心医院。“新平台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红海扬帆计划也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他说,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孩子读书、妻子工作问题已经解决。市里还给予房票补贴,组织了几次人才购房团,他也做好了在汕尾安家的准备。

为加快急需紧缺医疗人才引进,汕尾市委人才办牵头组织市卫生健康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采取“组团式”进校园、公开招聘、自主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纵深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今年5月,汕尾开启“疫起同心·筑梦汕尾”人才专项招聘活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带队,走进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宣讲,靶向引进疫情防控流调专业人才。同时,制定了适宜的引进策略,明确报考临床医学类和公共卫生类相应岗位的,取得初级以上资格职称的可放宽至大专学历。

各县(市、区)引进人才也各有妙招。“我县建立人才队伍奖励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一次性补助、年度补助,并在职称评审上有所倾斜。”陆河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叶美习介绍。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陆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奖励100万招博士,副高50万、研究生25万。”林水汆说,这些年陆丰引才效果不错,每年能招聘近200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汕尾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加强。”陈文华说。仅2021年,全市就引进1366人,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引进746人,包括博士10名、硕士105名。2022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已开展招聘活动147场次,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64人,超额完成年度指标。

激活自身动能,加强人才培养的步伐也在加快。汕尾持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2022年招收118名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同时,以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阵地,持续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目前,全市拥有全科医生1108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为4.14人,超额完成省里的任务指标。

“我们不仅要通过薪酬留人、感情留人,还要通过技术平台留人。”陈文华举例说,2020年7月,深汕中心医院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资源和力量建设专业实验室,让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既可以助推深汕中心医院建设和发展,也将加速汕尾引进和打造优势学科的步伐。

2022年9月18日,汕尾市医师协会成立,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优质交流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医师培训、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也将助力汕尾整体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只靠外部引进,还需要内部挖潜。虽然汕尾没有医学院校,但汕尾决定另辟蹊径,根据医改专家库专家的建议,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教育局,依托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谋划举办医学专业,第一批将申请开设护理和康复治疗专业。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汕尾综合施策,打出了引才育才留才的组合拳,曾经的医疗卫生人才洼地正在实现破壁增高,仅2021年就成功建设市级重点专科15个。

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汕尾医改也有了更大底气和目标:学习借鉴三明、茂名等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深汕中心医院龙头作用,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市、县、镇三级分级诊疗模式,快速提升市域内住院率和县域内住院率,有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步朝着‘建设健康粤东桥头堡’的目标奋进。”陈文华说,作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汕尾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建强高地、夯实基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交上满意答卷。”

深化医改既需要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也需要久久为功的毅力。只要沿着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汕尾市必将“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欢迎订阅2022年《人之初》杂志(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二维码)▼▼▼


 

本刊主笔 | 宋炳军

本刊记者 | 曾剑萍 岳超群

编辑 | 方羊 梁沐 叶溱 吴秋秋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广卫君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请把广卫君设为“星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